通胀降温信号?全球食品价格7月环比大降 但后市风险犹存
财联社8月9日讯(编辑 刘蕊)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通胀最新数据显示,7月全球食品价格较上月大幅下降,降温价格降尤其是信号小麦和植物油的价格大幅降温。
该组织表示,全球虽然食品价格回落是食品可喜的,但这一趋势能否持续下去,月环犹存仍需继续观察。后市
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西莫·托雷罗(Maximo Torero)在新闻稿中说:“目前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,风险包括化肥价格高企、通胀全球经济前景黯淡以及汇率波动,降温价格降所有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未来生产前景和农民生计,信号都对全球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压力。全球”
7月全球食品价格环比大幅下降
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7月份较上月下降了8.6%。食品今年6月份,月环犹存该指数仅环比下跌2.3%。后市不过,相比于去年7月,今年7月是食品价格指数仍高出13.1%。
粮农组织指数显示,7月谷物价格环比下降11.5%,特别是小麦价格环比下跌了14.5%,部分原因是俄乌签署了黑海农产品外运协议,提高了乌克兰对市场的小麦供应;以及北半球粮食丰收。
植物油价格7月环比下降19.2%,创10个月新低,部分原因是印尼棕榈油出口充足,葵花籽油需求不足。
食糖价格下降了3.8%,创五个月来新低。背后原因是需求萎缩,食糖主要产地巴西的货币相对美元贬值,以及巴西和印度的食糖供应增加。
乳制品和肉类价格分别下降2.5%和0.5%。
根据期货情况来看,短期内食品价格可能会进一步下跌。目前小麦、大豆、糖和玉米期货价格已从3月份的高点回落至2022年初的水平。例如,小麦期货合约上周五收于每蒲式耳775.75美元,低于远低于今年3月份1294美元的12年高点,接近1月份设定的758美元。
为什么食品价格下跌?
分析人士指出,食品价格下跌的原因来自于需求和供应两个方面:
从供应方面来看,俄乌冲突导致黑海遭封锁数月后,俄乌终于达成黑海农产品外运协议,恢复通过黑海出口粮食;同时全球作物收成好于预期。
而需求端来说,全球经济放缓抑制了粮农需求。
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的市场、贸易和机构主管罗布·沃斯(Rob Vos)指出,美国和澳大利亚今年将迎来小麦大丰收,这将有效改善供应。此外,美元走高也降低了主要商品的价格,因为大宗商品是以美元计价的。
粮食供应风险犹存
不过,鉴于俄乌冲突仍未平息,全球对乌克兰的粮食运输是否能平稳持续下去仍存怀疑。
沃斯表示,货运和保险公司可能仍然认为将粮食运出战区风险太大,而且未来一旦出现新一轮冲突,都可能刺激粮价进一步飙升。
沃斯认为:“要改变现状,仅仅运送几批货物是不够的,每个月至少要运送30到40批货物,才能把乌克兰储存的现有谷物以及即将收获的农产品运出。为了帮助稳定市场,该协议还需要在今年下半年完全生效,因为乌克兰的大部分出口都是在下半年完成的。”
荷兰合作银行农产品市场研究主管卡洛斯·梅拉(Carlos Mera)上表示 ,即使俄罗斯遵守现有的协议,“只要战争继续”,乌克兰的耕地可能会继续被破坏,这将导致明年的作物产量更少。
惠誉国际评级的分析师在本月早些时候发表的一份报告中写道,肥料价格最近有所下降,但仍是2020年同期的两倍,可能会导致粮食价格再次飙升。
此外,俄罗斯对天然气供应的限制导致欧洲天然气价格飙升,而天然气是氮肥的关键成分。而且,拉尼娜天气模式也可能影响今年晚些时候的粮食收成。
相关文章:
- 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发布网络诚信发展报告及十件大事
- 年内减持千亿股票投资?腾讯:没设定目标金额,也无外部压力
- 国资委批复行业协会转型申请 中钢协成为首个试点
- 金融风险防范和对外开放,川渝两地如何强化?听银保监局局长们说
- A股明日风口:四部门印发《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》
- 方大特钢:钢铁工人变废为宝 自造上百件“钢铁侠”
- 11连板“妖股”一字跌停,热门股集体跳水!保险、银行力挺大盘,中字头个股飙升,中国联通涨停…
- 中国结算总经理孔庆文:在金融科技创新的孵化、推动、维稳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
- 2023年新增专项债提前批额度下达:时间“更提前”,基建仍是主要投向
- 社科院高培勇:中国市场主体规模大活力足 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