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一面是成都场首店“第三城”,是分钟时尚达人“买买买”的乐土;另一面,则是抢光券何撬动不断努力营造的消费活力。 日前,消费中国银联四川分公司公布了成都“520”消费券促消费第一阶段第一波次消费券的大市“成绩单”。数据显示,成都场5月20日当天参与活动人数达215万人,分钟66万张消费券于活动开始后5分钟内全部领完。抢光券何撬动 5月27日11点整,消费第二波成都“520”消费券发放,大市不到一分钟,成都场66万张消费券再次被一抢而空。分钟 吸引力从何而来?抢光券何撬动 在仲量联行中国区零售地产研究负责人朱建辉看来,一方面是消费消费券自带“流量”属性,由政府主导的大市2.4亿元消费券,很难不引发关注。更重要的是,在当前经济下行的“压力测试”下,市场正亟待一剂“强心针”。 钱要花在刀刃上效益才能最大化。“小小”的消费券,撬动了什么? 264万张2.4亿元消费券 门槛更低、数量更多、惠及面更广 从总量来看,仅成都“520”消费券促消费活动(第一阶段),消费券的财政资金规模就达到1.2亿元,发动金融单位和商户叠加优惠活动后,共计2.4亿元。 这一数字在全国也相当具有竞争力。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全国多地都发放了“亿级”消费券,除5亿元深圳消费券、4亿元北京消费券外,成都此次发放的金额在全国相对居前。 小基数也是此次成都消费券的特征。 第一阶段,成都将总共发放消费券264万张,每波次将达到66万张。具体而言,此次成都发放的消费券包含四种类型,分别为“满600元减200元”“满300元减100元”“满100元减40元”“满50元减20元”。 这意味着,2.4亿元被拆分为门槛更低、数量更多的消费券,可以惠及更多的人,以及体量更小的消费场景。 比如茶饮场景。茶百道支付平台负责人侯婷婷算了笔账:单价都在15元左右,如购买芒果蛋蜜汁,使用消费券后大多能实现10元/杯。 ▲参与消费券活动的部分餐饮企业超市也是此次消费券的核心场景。据悉,成都地区3300多家红旗连锁门店均参与其中,仅在红旗连锁总府店,店长洪霞就透露,自消费券发放以来,店里的营业额增加了约10%以上。 “小额消费券主要瞄准基础生活型消费,这击中了现阶段人们的主流需求。”朱建辉表示,在研究领域,这类消费的弹性较低,更偏重刚需,在消费信心不足的情况下,消费券可以通过满足居民基本需求,更容易实现更加普惠的生活补贴效应。 另一个细节也印证了消费券的普惠效应。 洪霞注意到,近期前往红旗连锁门店使用消费券购物的不乏老年人,虽然其在使用中会面临更多的操作问题,但消费热情不减。 个体工商户门店占比44.6% 背后是增加中小微实体企业收入的决心 消费券“刺激”的不仅是消费者。 根据商户报名攻略,此次成都消费券的“门槛”并不高:纳入了限额以下、以上的商贸零售、餐饮企业(个体工商户),且只要在成都市注册或取得工商营业执照,均可报名参加。 中国银联四川分公司数据显示,第一波次期间,累计有超过1万个品牌、3万家门店参与活动,其中个体工商户门店超过1.3万家,占比44.6%。 在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研究所所长、教授吴垠看来,消费券侧重中小微实体经济,尤其是与民生福祉相关的餐饮、零售、服务、个体工商等行业,显示成都市对发展实体经济、促进灵活就业、增加中小微实体企业收入的决心。 吴垠提到,这也是国务院发展中小微实体企业的政策在成都的具体落地执行。它们不仅是保就业的主力军,也是经济韧性的重要保障力量。消费券的作用在于短期被打断的经济循环、实体消费循环,通过消费券的方式,能够快速拉动消费意愿,打通循环,“从长期看,这比短时补贴更有效果。” 国元证券分析称,消费券具备定向性和可调控性。目前,各地发放消费券的资金来源为政府财政补贴与企业自身让利相结合,提振消费的同时,助力企业以少量资金拉动终端客流、客单增长。 在成都,商家正期待消费券的“乘数效应”。 一位经营面食的个体工商户透露,“满减”意味着消费门槛,比如核销20元,实际拉动了50元的客单。 红旗连锁专门为本轮消费券配套了一系列活动。该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,由于此次消费券的场景设置的更加广泛,参与企业都积极参与,红旗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,以自身优惠活动叠加优惠券的方式吸引消费者,对于促进居民后续消费有积极作用。 “消费券的发放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,很多企业都来咨询详细情况。”成都零售商协会秘书长欧建瓴说。 在她看来,不论是惠企纾困政策的推出,还是促消费活动,对于商贸企业来说都是政府在关键时间做出的关键决定,将同时提升企业和消费者的信心。 稳经济亟待扩内需 专家:让人、资金真正流动起来 站在城市角度,消费券“刺激”的不只是市场。 以成都为例,2021年,成都社消零总额达9251.8亿元,占GDP比重达46.4%,用“牵一发而动全身”来形容消费的重要性也不为过。 “不同城市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存在一定差异。”朱建辉认为,相比较而言,实体产业较为雄厚的城市,经济增长的抓手相对更加多元,但稳经济亟待扩内需,尤其是作为终端需求,消费是经济的基石。 当前消费投资需求仍然较弱,除减税降费、金融扶持措施外,通过宏观政策刺激总需求,仍是政策发力点。 他提到,目前形势下,发放消费券对整个经济发展的刺激和拉动作用短期价值显而易见,“尤其是,如果城市本身重点类别、增长类别中消费占到重要比例,有好的资源禀赋,那么更容易做到立竿见影的效果。” 但外界不乏担忧:一旦消费券结束发放,消费是否会重回低速增长?吴垠谈到,消费券对经济带动有积极作用,但充分发挥带动力仍有困难。这是因为,消费券的发放方式是集中成批在线领取,容易造成线上领取的挤兑效应。 “领取后愿意消费的实际人群也和当前消费热点有限有关,最关键是收入没有明显普遍增长情况下,消费券作用也是有限的。”他说。至于乘数效应,假定领到100元餐饮消费券,但实际餐饮消费往往是这个券的数倍金额,收入没有充分增加,即使有券,消费也会比较慎重。 此外,吴垠还指出,消费券在大城市有优势,但是更应注重成都周边的县级市镇等,即扩大消费券跨区域使用的能力,这对于带动大成都及周边县域经济发展有帮助。 根据公开资料,此轮成都消费券共动用财政资金规模1.2亿元。而成都市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1789.5亿元,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57.6亿元。仅成都“520”消费券促消费活动的第一阶段,就分别占两项预算的0.7‰和0.5‰。 不惜以如此高的代价促消费,成都的目的不难理解:通过“短线投资”,以消费券的方式,畅通短期被打断的经济循环、实体消费循环,快速拉动消费意愿,打通循环。 后消费券时代,经济如何更有效回暖? 在吴垠看来,从长期来看,关键要稳定物价,改善营商环境,同时增加中小微实体经济的补贴或减税力度,增加居民就业收入水平。 吴垠表示,财政补贴是必要的,但不可能长久按此方式刺激消费,仍要回归市场自身调控。他建议,政府要在供给侧发力,比如投资一批微基建,促进中小微实体经济有发展的平台空间。 朱建辉则表示,市场发展与经济周期、就业市场、物价水平存在强相关,关键是看宏观经济基本面到底向不向好。他提到,今年推出的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,不仅是指行政“统一”,也要求整个要素市场“统一”。眼下要解决的应该是消费客源,要让人、资金真正流动起来。 具体到消费领域的复苏,前期也要依赖政府的引导性消费。他指出,除了消费券这类短期刺激政策外,政府还需要更多政策成本的投入——比如倡导合法外摆、发展夜间经济、增设市内免税店等方式,通过营造多元化的消费场景,激发本身消费活力。 在当前背景下,消费不振,经济就难有增长之势。对城市而言,扩大和修复消费,对经济稳增长也将起到核心作用。 红星新闻记者 邹悦 编辑 柴畅 |